金年会

國家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   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學校   “國際硒茶人才搖籃”

湖北省示範性高職院校  湖北省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文明校園

課程建設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務在線 > 課程建設 > 正文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技術标準(試行)
時間:2020-05-20 責任編輯:高祖彥審核人:高祖彥 浏覽次數: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技術标準(試行)

 

一、課程建設總體要求

1.課程内容與資源。體現現代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及時反映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據教學目标、學科特點、學生認知規律及教學方式,圍繞學科核心概念及教學内容和資源間關系,按照教學單元、專題或模塊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設計知識單元和拆分、配置知識點及技能點。

課程基本資源系統完整,視頻、音頻、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經過精心設計和制作,内容準确、系統、完整,對教學内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了統籌、集成,應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拓展資源能反映本課程教學特點、建設優勢,應用于教或學的某一環節、支持教學或學習過程。

2.教學設計與方法。能夠根據專業特點及學生層次制定課程教學目标,課程本身與每個教學單元、專題都有明确的知識、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實現與否可以測量;遵循有效教學的基本規律,以教學目标為導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科學規劃在線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明确學習評價策略和學習激勵措施。

3.教學活動設計。要重視學習任務與活動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能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多種手段開展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開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模式的學習,活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線異步讨論、筆記、信息提醒、測驗、教師答疑、作業、同伴互評、線下讨論、問卷、實時讨論、維基和一對一輔導。

4.學習評價設計。根據課程特點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探索線上和線下融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課程整體評價策略和各學習周、知識單元的評價策略,包括完成課程學習必須的各項學習活動的數量及評分的标準等;反饋及時;能記錄學習和交互過程,并用于學習評價和教學研究。評價類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測驗、單元測驗、單元作業、讨論、調查、線下考試、期末考試和作業,原則上每個一級單元至少有一份習題作業。

5.團隊支持與服務。課程建設負責人應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師德、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學術造詣的教師,至少應承擔本課程25%以上的授課視頻錄制任務;課程主講教師應為教學一線長期承擔本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主要人員具有豐富的網絡教學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經驗;支持和鼓勵教學名師、知名專家主講開放課程,鼓勵開展跨校、跨專業、跨層次建設滿足不同教學需要、不同學習需求的在線開放課程或課程群;課程團隊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及任務分工合理,團隊成員包括專業教師和教育技術人員。課程正式運行後,能保證每學年都對外校開放,課程團隊應能長期在線服務課程建設,承擔課程内容更新、在線輔導、答疑等。

6.教學效果與影響。基于大數據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記錄和跟蹤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進度、内容和反饋,全面跟蹤和分析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行為,對進度緩慢或有可能棄學的學生進行回訪和提醒,同時為學習者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開展學習者問卷調查,及時根據調查反饋信息改進課程資源設計和教學。

充分發揮課程共享作用,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創新。支持各高校之間在合作、共赢、協議的基礎上實現在線開放共享課程的互認。課程的初始學分由建設該課程的高校設定,其它高校可在雙方、多方協議的基礎上,根據本校專業設置和課程學分設置标準自行認定學分。

二、課程要件

1.課程介紹。課程介紹包括課程特點、教學目标、教學内容覆蓋面、教學方法及組織形式、授課對象要求、教材與參考資料、課程已開設和面向社會開放情況等内容。

2.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以綱要形式規定課程的教學内容,具體應包括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内容的結構、模塊或單元教學目标與任務、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3.教學日曆。教學日曆是教師組織線上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計劃表,應按周來明确規定教學進程、授課内容、授課方式、讨論主題與要求、線上線下作業等教學活動的時間進度。

4.課程導學。課程導學包括課程學習指南、學習建議,各課程單元的學習指南、學習方法建議,各種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介紹,常見問題等。

5.教師授課視頻。教師授課視頻按教學知識單元錄制,每個視頻針對1~2個知識單元,要求結構完整。每個視頻片段5-15分鐘為宜,最多不超過20分鐘。每1個學分當量的課程學時應不少于16學時,教學視頻(不含素材)應不少于120分鐘。

6.教學資料。教學資料包括每個授課單元的課程教學演示文稿,以及其他參考資料、文獻、案例等。

7.教師團隊。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基本情況介紹;課程團隊構成及介紹,包括教學設計人員、助教、拍攝制作人員、技術支持人員、志願者等。

8.課堂讨論。每個單元可以安排有一個或多個課堂讨論,需設定讨論的主題。課堂讨論是教學團隊在教學單元中發起的讨論。教師可選擇将學生發言情況記入學生的平時成績。

9.測驗。測驗包括随堂測驗和單元測驗,随堂測驗可以安排添加在某個教學單元中的多個教學視頻間,可以方便學生即學即練,也便于老師随時考查學生對教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單元測驗一般安排在整個教學單元學習完成之後進行。随堂測驗和單元測驗一般由客觀題組成,題型可以是單一的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判斷題,或是上述多種題型的組合,平台自動判分。

10.作業。作業的形式可以是主觀題、客觀題,或是兩者的組合,可以采用學生互評或教師批改的方式進行判分。

11.試卷。試卷是檢測學生課程階段性或整體學習情況的正式測驗題,可以包括客觀題、主觀題及兩者的組合題;試題滿足測試目标的要求,涵蓋考查範圍内的主要知識點,考查内容的題量和試題難度分布應與教學内容結構一緻,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前後順序必須合理,試題之間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客觀題由平台自動判分,主觀題采用學生互評或教師批改的方式進行判分。

12.課程評價。課程評價包括完成課程學習必需的課程整體評價策略和各學習周、知識單元的評價策略,評價策略明确了完成每個知識單元、每個學習周以及整門課程學習所必須按時完成的各項學習活動的數量、評分标準及成績合成比例等,列入評價的學習活動包括視頻點播、學習讨論、在線測試、在線作業、材料閱讀等。

13.拓展資源。拓展資源指反映課程特點,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支持課程教學和學習過程,較為成熟的多樣性、交互性輔助資源。例如: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演示/虛拟/仿真實驗實訓(實習)系統、試題庫系統、作業系統、在線自測/考試系統,課程教學、學習和交流工具及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建設的網絡課程等

三、視頻内容

1.屏幕圖像的構圖合理,畫面主體突出。人像及肢體動作以及配合講授選用的闆書、畫闆、教具實物、模型和實驗設備等均不能超出鏡頭所及範圍。

2.授課視頻的的背景可采用彩色噴繪、電腦虛拟或現場實景等背景。背景的顔色、圖案不易過多,應保持靜态,畫面應簡潔、明快,有利于營造學習氣氛。

3.攝像鏡頭應保持與主講教師目光平視的角度。主講教師不應較長時間仰視或俯視。

4.使用資料、圖片、外景實拍、實驗和表演等形象化教學手段,應符合教學内容要求,與講授内容聯系緊密,手段選用恰當。

5.選用影視作品或自拍素材,應注明素材來源。影視作品或自拍素材中涉及人物訪談内容時,應加注人物介紹。

6.選用的資料、圖片等素材畫面應清楚,對于曆史資料、圖片應進行再加工。選用的資料、圖片等素材應注明素材來源及原始信息(如字畫的作品、生卒年月,影視片斷的作品名稱、創作年代等信息)。

7.動畫的設計與使用,要與課程内容相貼切,能夠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

8.動畫的實現須流暢、合理、圖像清晰,具有較強的可視性。

四、視頻技術規格

1.視頻信号源

1)穩定性:全片圖像同步性能穩定,無失步現象,圖像無抖動跳躍,色彩無突變,編輯點處圖像穩定。

2)色調:白平衡正确,無明顯偏色,多機拍攝的鏡頭銜接處無明顯色差。

(3)畫幅:建議采用16:9,720p或1080p。

2.音頻信号源

(1)聲道:教師講授内容音頻信号記錄于第1聲道,音樂、音效、同期聲記錄于第2聲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說記錄于第3聲道(如錄音設備無第3聲道,則錄于第2聲道)。

(4)聲音和畫面要求同步,無交流聲或其他雜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飽滿、圓潤,無失真、噪聲雜音幹擾、音量忽大忽小現象。解說聲與現場聲無明顯比例失調,解說聲與背景音樂無明顯比例失調。

3.視頻壓縮格式及技術參數

(1)視頻壓縮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編碼、使用二次編碼、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視頻碼流率:動态碼流的最低碼率不得低于1024Kb

(3)視頻分辨率

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攝,請設定為1280×720或1920×1080。

(4)視頻畫幅寬高比

視頻畫幅寬高比為16:9,分辨率設定為1280×720或1920×1080

(5)視頻幀率為25幀/秒

(6)掃描方式采用逐行掃描

4.音頻壓縮格式及技術參數

(1)音頻壓縮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樣率48KHz

(3)音頻碼流率128Kbps(恒定)

(4)必須是雙聲道,必須做混音處理。

5.封裝

視頻采用MP4封裝,單個視頻文件小于200MB。

字幕文件采用SRT格式,中英文字幕需分成兩個SRT文件。

五、演示文稿(PPT)制作規範

1.制作原則

(1)演示文稿(PPT)内容豐富,可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以及視頻等多種媒體元素于一體。

(2)頁面設置要求符合高清格式比例,幻燈片大小為“全屏顯示16:9”。

(3)整體效果應風格統一、色彩協調、美觀大方。

2.字體與字号

字體與字号參照下表:

類型

大标題

主講信息

一級标題

正文

字幕

字體

自定,原則以黑體、宋體、仿宋等為主

字号

50~70磅

36~40磅

36~40磅

24~32磅

32磅

應用

上下左右居中

左右居中

左右居中

左對齊或居中

左右居中

3.版心與版式

每頁四周留出空白,應避免内容頂到頁面邊緣,邊界安全區域分别為左、右130像素内,上、下90像素内。

4.背景

1)背景色以簡潔适中飽和度為主(顔色保持在一至兩種色系内);

2)背景和場景不宜變化過多;

3)文字、圖形等内容應與背景對比醒目。

5.色調

1)色彩的選配應與課程科目相吻合;

2)每一短視頻或一系列短視頻在配色上應體現出系統性,可選一種主色調再加上一至兩種輔助色進行匹配;

3)同一屏裡文字不宜超出三種顔色。

6.字距與行距

1)标題:在文字少的情形下,字距放寬一倍體現舒展性;

(2)正文:行距使用1行或1.5行,便于閱讀。

7.配圖

(1)圖像應清晰并能反映出内容主題思想,分辨率應上72dpi以上;

(2)圖片不可加長或壓窄,防止變形;

3)圖形使用應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8.修飾

1)細線條的運用比粗線條更顯精緻;

2)扁平式的裝飾更接近時代審美;

3)有趣味的裝飾通常更能吸引人。

9.版權來源

素材選用注意版權,涉及版權問題須加入“版權來源”信息。

 

XML 地圖